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资讯信息 > 新品上市
一滴油一粒米也逃不过!PAMAM材料打造食品“毒素捕手”
发布时间:2025-05-21     作者:ssl   分享到:

一滴油一粒米也逃不过!PAMAM材料打造食品“毒素捕手”
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很多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,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“毒素”。其中一个典型代表,就是黄曲霉毒素B1(AFB1)。它常见于发霉的玉米、花生、坚果中,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。长期摄入,可能对肝脏造成严重伤害,甚至诱发癌变。所以,如何快速、准确地检测出这种看不见、摸不着的“隐形杀手”,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。

传统检测方法,比如高效液相色谱(HPLC)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(ELISA),虽然精确,但设备昂贵、操作复杂、耗时较长,对实验人员技术要求也不低。换句话说,不太适合走出实验室、走进工厂或者农贸市场。那有没有可能,我们能开发出一种像“测试纸”那样简单、又像“科学仪器”那样精准的检测工具?

答案是:可以,而且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出了一大步。

一种材料三剑客的“组合拳”

这项研究巧妙地结合了三种功能各异但优势互补的材料——PAMAM(聚酰胺-胺树枝状聚合物)、石墨烯(GS)和离子液体(IL)。别被这些“化学名词”吓到,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它们各自的“技能”:

PAMAM就像一个“万能胶”,它结构丰富、表面积大,非常适合用来“抓住”抗体分子,稳定地把它们粘在传感器上;

石墨烯是一种“电子高速公路”,导电性极好,能快速把检测信号传递出去;

而离子液体则是“润滑剂+稳定器”的双重角色,能提升传感器整体的稳定性和响应性能。

在这个材料体系中,改性PAMAM的性能发挥至关重要。齐岳生物在这一领域拥有成熟的材料定制能力,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的改性PAMAM,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结构设计和批量合成。目前,我们已实现公斤级规模的大批量制备和稳定供应,广泛服务于传感器、药物递送、智能材料等多个应用方向,致力于为研发与产业化之间搭建起坚实桥梁。

这三种材料联合起来,就像三位性格互补的战士,各司其职,共同搭建起一个高效、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。

科研试剂.png

它是怎么工作的?

这个传感器的核心原理其实并不复杂。想象你把这个设备放在一滴可能含有AFB1的液体中,如果液体里真的存在AFB1,它会和传感器上的抗体“锁钥配对”,发生特异性结合。这种结合会引起电流的变化,就像警报器一样,告诉你“有毒素进来了”。这个电流变化可以被非常敏感地记录下来,从而判断AFB1的有无和含量。

比起传统检测手段,这个方法无需复杂预处理,也不用长时间等待,整个过程快速高效,真正做到了“快速反应、准确识毒”。

实际应用中表现如何?

研究人员把这个传感器应用在了真实的食品样品中,比如玉米和玉米油。结果显示,这个小小的装置不仅能稳定识别AFB1,检测结果还和专业级别的液相色谱法几乎一致,说明它不仅“识毒准确”,而且“靠谱可靠”。

更惊喜的是,它对AFB1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高,能检测到纳克级别的浓度。简单来说,就是即使AFB1的存在像盐放多了那么“微妙”,它也能精准识别出来。

简单、灵敏又靠谱,未来可期

这项技术的最大亮点是把“实验室级”的检测能力,压缩进了一个相对简便的系统中。它有望用于食品加工企业、粮油仓储场所,甚至市场抽检环节,帮我们第一时间发现食品隐患,阻断毒素“入口”。

当然,像所有技术一样,它也还在不断打磨优化中。但我们已经可以预见:未来的食品安全,不一定都依赖大型实验室设备,而是可以通过这种轻量、高效的传感器,实现更广泛的实时监测。

 相关试剂:

CY2-Dextran,CY2葡聚糖

CY2标记葡聚糖,CY2-Dextran

CY3.5-Dextran,葡聚糖偶联CY3.5

CY3.5标记葡聚糖,CY3.5-Dextran

CY3-Dextran,科研试剂Cy3葡聚糖

CY3标记葡聚糖,MW:70K

CY3-Dextran,荧光染料Cy3标记葡聚糖

Cy7.5修饰的葡聚糖,CY7.5-Dextran




库存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