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(6)-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(5(6)-CFDA-SE)是一种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试剂,常用于细胞增殖追踪、细胞活性分析以及细胞归巢实验。它结合了几种关键的功能基团:荧光素(Fluorescein)的荧光特性、二乙酸酯基团的细胞膜通透性,以及琥珀酰亚胺酯(NHS酯)的活泼偶联性能。凭借这些特性,5(6)-CFDA-SE成为流式细胞术、荧光显微镜以及多种生物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常用名 5(6)-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(CFDA)
英文名 5-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N-succinimidyl ester
CAS号 150347-59-4
分子量 557.461
密度 1.6±0.1 g/cm3
沸点 757.9±70.0 °C at 760 mmHg
分子式 C29H19NO11
熔点 152-154ºC(lit.)
闪点 412.2±35.7 °C
工作原理与反应机制
5(6)-CFDA-SE的核心应用机制基于以下几个步骤:
1. 膜通透性
二乙酸酯基团使分子疏水,能够轻松穿透细胞膜,进入细胞内部。
2. 酯酶切割
进入细胞后,胞内酯酶迅速水解二乙酸酯基团,释放出羧基荧光素,产生带负电荷的极性分子,困留在细胞内,无法自由扩散出去。
3. NHS酯偶联
羧基荧光素在细胞内与蛋白质中的伯胺基团(例如赖氨酸残基)发生共价结合,形成稳定的酰胺键。这种共价标记确保荧光信号在细胞内长期保留。
这种多步骤机制是CFDA-SE相对于其他荧光染料的重要优势,使其能够长期追踪细胞,而不被洗脱或稀释。
主要应用
细胞增殖分析
流式细胞术常用5(6)-CFDA-SE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,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的减半来定量分析细胞的分裂次数。
细胞迁移与归巢研究
在动物模型中,标记后的细胞可以追踪其迁移和定位,用于研究免疫细胞、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。
细胞活性检测
用于检测细胞存活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酯酶活性,是活细胞检测的重要指标。
细胞形态学研究
高亮度荧光信号适合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分布。
多色染色
由于其激发/发射光谱不同于其他常用染料(如PE、APC),CFDA-SE可与多种荧光探针组合,实现多色标记。
相关推荐:
756526-04-2,Amine PEG8 COOH
1686147-55-6,ICG-Amine
6-Rhodamine 6G COOH(180144-68-7)
2-Azidoethanamine ,87156-40-9
7-Azidoheptanoic COOH
79598-48-4,N3 PEG1 CH2COOH
1393330-34-1,Azido PEG1 acid
2-Azidoethanamine HCl
20379-59-3|β-D-Glucopyranosylazide
Amberlite IRA 410 ,CAS:9002-26-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