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Y7-O-ebselen,花菁染料CY7标记O-白黎芦醇的制备方法
CY7-O-Ebselen 是一种基于近红外花菁染料(Cyanine 7, CY7)与有机硒化合物 Ebselen 衍生物(O-白黎芦醇修饰)的偶联探针。CY7 属于七亚甲基花菁类染料,具有典型的双端吲哚阳离子与长链共轭 π-电子结构,表现出强烈的近红外吸收与发射特性,其激发波长约为 740–750 nm,发射波长位于 770–780 nm 区域。由于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穿透力强、背景干扰小的优势,CY7 经常被用于体内外荧光成像与标记研究。
Ebselen(O-白黎芦醇)是一种有机硒杂环化合物,分子中含有苯并异硒唑酮结构,兼具疏水性的芳环骨架与可供偶联的氧官能团。通过将 Ebselen 的 O 位点作为活性位点与 CY7 染料发生键合,可得到 CY7-O-Ebselen。其化学结构呈现出“荧光基团 + 有机硒基团”的双功能特性:CY7 负责近红外荧光发射,而 Ebselen 提供了疏水性和额外的化学反应位点,使该偶联分子在生物体系中具备更好的膜渗透性与表面修饰适应性。
结构上,CY7-O-Ebselen 通过一个 O-连接键将花菁染料骨架与 Ebselen 偶联,形成了一个柔性但稳定的构型。O-键的引入既保证了分子的电子共轭体系不被破坏,又在空间上提供了适度的旋转自由度,使荧光性能保持稳定。Ebselen 部分的芳香环与硒杂环则增加了分子的疏水性,使其在生物膜环境或有机相体系中更易定位与嵌入。
综上,CY7-O-Ebselen 同时具备 强近红外荧光特性 与 有机硒化学特性,是一类具有双功能化潜力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。
CY7-O-Ebselen 制备方法
原料准备
CY7 活性衍生物(常用 CY7-NHS ester、CY7-Cl 或 CY7-iodide 等形式,作为染料供体)。
Ebselen 衍生物(O-白黎芦醇或其羟基修饰体),提供可进行醚化或酯化反应的羟基位点。
无水有机溶剂(如 DMF、DMSO、CH2Cl2)以及碱性促进剂(如三乙胺、DIPEA)用于反应。
偶联反应设计
若采用 CY7-NHS ester:通过 O-白黎芦醇分子中的羟基基团与 NHS 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,生成稳定的 O-酯键,从而得到 CY7-O-Ebselen。
若采用 CY7-Cl 或 CY7-iodide:在无水条件下,O-白黎芦醇的羟基通过亲核取代作用攻击染料上的活泼卤代甲基,形成 CY7-O-键合物。
反应条件
温度:常温至 40 ℃,避免染料光降解。
溶剂:DMSO 或 DMF(保证溶解性)。
反应时间:2–12 小时,根据底物活性与摩尔比调节。
反应需避光进行,以防 CY7 荧光猝灭。
纯化步骤
反应液经旋蒸去除溶剂。
粗产物通过柱层析(硅胶柱或反相 C18)分离,流动相可选择甲醇/水(含 0.1% TFA)梯度洗脱。
得到 CY7-O-Ebselen 纯品后,通过冻干得到固体粉末,呈暗绿色或蓝紫色。
表征方法
UV-Vis 吸收光谱:检测染料在 740–750 nm 吸收峰是否保留。
荧光光谱:确认发射波长 770–780 nm 区间是否正常。
1H NMR、13C NMR 及 77Se NMR:确认 Ebselen 片段与 CY7 片段的偶联情况。
HR-MS(高分辨质谱):确定分子量与分子式。
储存条件
冷冻(–20 ℃)、避光、干燥条件下保存。
使用时溶于 DMSO 或乙醇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水相中。
总结
CY7-O-Ebselen 兼具近红外荧光与有机硒化学特征,通过 O-键将花菁染料与 Ebselen 偶联而成。其制备方法依赖于 CY7 活性衍生物与 O-白黎芦醇羟基之间的酯化或亲核取代反应,产物可通过色谱纯化并经光谱和质谱表征。该分子在荧光探针开发、分子标记与功能材料修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。
产品名称:CY7-O-ebselen
纯度:95%+
性状:固体或液体
储藏条件:-20°C干燥避光保存
包装规格:50mg 100mg 250mg 500mg(按需提供)
厂家:齐岳生物
关于我们
齐岳生物供应近红外荧光花菁染料标记各种官能团的定制服务,如活性酯(NHS酯)、马来酰亚胺(MAL)、叠氮(N₃)、炔基(alkyne)等,便于与蛋白质、肽、多糖、抗体、寡核苷酸、纳米颗粒等共价偶联。可选择多种功能团与目标分子进行精准结合,实现对蛋白质、多肽、抗体、核酸或纳米材料的荧光修饰。此外,齐岳生物还提供定制染料标记服务,包括肽类、蛋白类、小分子、糖类等不同类型标的物,满足用户在科研、成像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应用。
推荐产品:
FITC-Galactofucan
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苯硼酸
FITC-Benzoboronic Acid
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标记乳铁蛋
FITC-Lactoferrin
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表白桦脂酸
仅供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实验AXC.2025.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