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TC-D-Lys在细胞成像中如何使用?
一、样品制备与标记流程
探针溶解与浓度控制
溶解试剂:推荐使用无血清培养基或 PBS(pH 7.4)溶解 FITC-D-Lys,浓度范围为 5-20 μM(根据细胞类型调整)。
DMSO 辅助溶解:若溶解困难,可先用 DMSO 溶解(终浓度 ≤1%),避免影响细胞活性。
细胞孵育与标记
孵育条件:将细胞与 FITC-D-Lys 孵育(37℃,5% CO₂),时间通常为 30 分钟至 2 小时,具体需优化以平衡穿透效率与背景信号。
洗涤步骤:孵育后,用预冷的 PBS 洗涤 3 次,去除未结合的探针。
二、成像参数与设备设置
荧光显微镜参数
激发波长:488 nm(常用激光或汞灯激发)。
发射波长:520-535 nm(绿色荧光通道)。
曝光时间:控制在 100-500 ms,避免光漂白。
共定位分析(可选)
与其他细胞器染料(如 LysoTracker Red 标记溶酶体)共染色,验证 FITC-D-Lys 的细胞内定位。
使用共聚焦显微镜 Z-stack 扫描获取三维成像数据。
三、应用场景与实验优化
应用方向 实验策略
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取 通过 LAT1 转运体(如肿瘤细胞、血脑屏障内皮细胞)研究 D-赖氨酸的主动转运机制。
代谢动态追踪 延时成像记录 FITC-D-Lys 在胞内的分布变化,分析代谢动力学。
细菌细胞壁标记 将 FITC-D-Lys 整合至革兰氏阳性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的肽聚糖层,观察分裂位点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
背景信号控制
设置未标记细胞的空白对照,排除自体荧光干扰。
使用含 0.1% BSA 的洗涤液减少非特异性吸附。
活性验证
通过 CCK-8 或 Calcein-AM 法评估探针对细胞活性的影响。
避免过量标记(建议 FITC/D-Lys 摩尔比 ≤1:15),防止聚集导致荧光猝灭。
储存与稳定性
标记后的细胞样品需避光保存,建议成像前 24 小时内完成标记。
FITC-D-Lys 冻干粉长期保存于 -20℃,避免反复冻融。
典型实验结果示例
癌细胞成像:FITC-D-Lys 在 HeLa 细胞中呈点状分布,与溶酶体共定位(pH 敏感性验证)。
细菌追踪:标记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分裂期显示环形荧光信号,辅助研究细胞壁合成机制。
通过上述方法,FITC-D-Lys 可作为高效工具研究细胞代谢、病原体感染及药物递送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