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名 荧光素二丁酸酯
英文名 FLuorescein dibutyrate
CAS号 7298-65-9
分子量 472.48600
密度 1.35g/cm3
沸点 634.4ºC at 760 mmHg
分子式 C28H24O7
熔点 118-119ºC(lit.)
闪点 271.6ºC
FITC-dibutyrate 是一种荧光标记化合物,属于荧光素类衍生物。其结构是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(FITC,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)分子上引入了两个丁酸酯(dibutyrate)基团,从而形成脂溶性增强的衍生物。
FITC-dibutyrate 的光学特性与常规FITC类似,具有明显的绿色荧光。其激发波长通常约在490–495 nm,发射波长在515–520 nm范围,能够产生高亮度、清晰的荧光信号。这种荧光特性使其在多种实验中都能够提供低背景、强信号的可视化效果。同时,由于FITC-dibutyrate在水性和有机溶剂中均有良好的溶解性,它可用于多种实验体系,包括细胞成像、荧光标记以及荧光探针开发等领域。
化学结构上的丁酸酯基团具有重要作用。首先,它使分子整体更具疏水性,从而提高了在细胞膜或脂质环境中的穿透性。这种特性对于需要标记或检测细胞内疏水性靶标的实验非常有利。其次,FITC-dibutyrate 在进入细胞后,可以被细胞内的酯酶水解,释放出亲水性的FITC分子,从而在细胞内实现高亮度荧光信号。这种酶促水解特性,使FITC-dibutyrate 常用于细胞通透性和细胞内活性研究,以及作为间接荧光探针用于检测酯酶活性或代谢状态。
在使用方面,FITC-dibutyrate 通常以固体粉末或溶液形式供应,用户可根据实验体系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溶解。由于其脂溶性特征,通常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亚砜(DMSO)或乙醇,随后可稀释到水性缓冲液中使用。标记实验一般在温和条件下进行,无需特殊催化剂即可实现有效分散和细胞内穿透。标记完成后,通常通过洗涤或离心方法去除未进入细胞的自由分子,以获得特异性荧光信号。
FITC-dibutyrate 的应用非常广泛。在细胞生物学中,它可用于活细胞荧光成像、细胞内信号追踪、酶活性检测以及膜通透性研究。由于其酯酶依赖性的荧光释放机制,它也常被用于评估细胞代谢状态或检测特定酶类活性。
相关推荐:
Benzylchlorodimethylsilane,苄基二甲基氯硅烷
92659-90-0,N3-葡糖糖
Ac4GaINAz,653600-56-7
Ac4ManNAz,361154-30-5
Methyltetrazine COOH,1380500-88-8
Tetrazine Amine,1092689-33-2
TCO NHS ester,1191901-33-3
288574-78-7,ZINPYR-1
5-TAMRA,91809-66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