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称:吲哚菁绿-叠氮
英文名称:ICG-N3
用途:科研
状态:固体/粉末/溶液
保存:冷藏
供应: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ICG-N3 是在经典近红外染料吲哚菁绿(Indocyanine Green, ICG)的分子框架上引入叠氮(–N₃)官能团的衍生物。叠氮基的引入使其具备“生物正交”反应活性,能够参与 CuAAC(铜催化叠氮-炔基环加成)或 SPAAC(无铜环加成)反应,实现与含炔基分子的快速、特异性连接。因此 ICG-N3 是一种兼具光学成像性能与化学可连接性的近红外探针,可广泛用于生物标记、分子探针开发、靶向治疗载体构建等领域。
分子结构与光学特性
ICG 属于典型的 heptamethine cyanine(七亚甲基花青素)结构,具有强近红外吸收与发射特性,峰值一般在 780–820 nm 范围。ICG-N3 的核心光谱性质与母体 ICG 基本一致,保持了高摩尔消光系数、高荧光量子产率及优异的组织穿透能力。
叠氮基通常连接在 ICG 的侧链上,不影响其共轭体系,因此吸收峰和发射峰变化较小,但提供了新的化学功能位点。
2. 生物正交化学活性
ICG-N3 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生物大分子或纳米材料高效偶联:
CuAAC(Click Chemistry):与炔基分子在 Cu(I) 催化下形成稳定的 1,2,3-三唑环。适合分子探针、核酸修饰、纳米颗粒共轭。
SPAAC(无铜点击):与环炔(如 DBCO、BCN)无需金属参与即可快速反应,适用于细胞和体内标记研究。
通过这些反应,ICG-N3 可精准地引入到载体结构中,实现分子成像、药物递送系统或靶向探针的构建。
3. 光学与生物学优势
ICG-N3 继承了 ICG 的经典优势:
深层组织穿透能力强:近红外 I 区(NIR-I)光可穿透数厘米组织。
生物相容性好:ICG 已长期用于临床成像,安全性高。
荧光背景低:人体组织在 NIR 区域自发荧光弱,成像对比度高。
可用于体内实时成像:适用于血流灌注、肿瘤成像、淋巴结定位等。
ICG-N3 的叠氮基拓展了其应用范围,使其可以固定于指定靶向结构或纳米平台,提高组织选择性与成像特异性。
相关推荐:
ICG-N3,吲哚菁绿-叠氮
DBCO-sulfo-Succinimidyl Ester,1400191-52-7
TET phosphoramidite, 6-isomer(CAS号:877049-90-6)
ATTO 647 DBCO,ATTO 647 二苯并环辛炔
iFluor 350 Styramide,iFluor 350 酪胺
iFluor 350 Tyramide,iFluor 488 酪胺
VIC Amidite,VIC亚磷酰胺单体
Biotin phosphoramidite,生物素亚磷酰胺
TAMRA Amidite, 5-isomer,四甲基罗丹明亚磷酰胺
BHQ-1 DMT Amidite,374591-94-3




齐岳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信
库存查询